close

曾經有一件未知的事,我雖然很好奇,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甚至不敢去追求真相。直到如今才鼓起勇氣去接觸,發覺事情其實不如我所設想的那樣,十五、六年來的擔憂真的是相當無謂。雖然有些悵然的感覺,卻也釋懷了一些。因為這個結果,突然讓我想起了《明史胡濙傳》裡的一句話:「至是,疑始釋。」

在我上國高中的那個年代,歷史課本提到鄭和下西洋一事時,稱他是為了三個原因而出航去,此三者乃是「宣揚國威、發展海外貿易、尋找惠帝下落」是也。事實上,明成祖朱棣並不是只派了鄭和出去找惠帝,除了「海」線之外,「陸」線他也派了一個探子,而這名密探就是胡濙。鄭和冠冕堂皇的奉命宣揚國威,不但有豪華大船,也帶領了眾多隨從,出外立下不少功勞,相當風光。然而胡濙恰恰相反,他沒有什麼隨從,所領的命也只是「尋訪仙人張邋遢」,連歷史課本都不曾提過這位仁兄的大名,但他對於朱棣而言,卻是相當重要。

話說想當年朱棣不是什麼好叔叔,一舉推翻了自己的姪子朱允炆。當時皇宮失火,朱允炆下落不明,事後在火場中尋得一焦屍,其實是馬皇后,但朱棣卻宣稱朱允炆已死於火場。事實上,不僅朱允炆失蹤,連他年紀才七歲的太子朱文奎也消失了。朱棣雖然已奪得皇帝寶座,但對於朱允炆仍心有芥蒂,他當然不相信朱允炆已經死了,因此派出了鄭和與胡濙四處訪察其下落。走海線的鄭和雖然沒找到人,外交工作倒是做得很不錯,甚至連神獸「麒麟」(其實就是長頸鹿)都帶回來了。但是胡濙這邊卻只能低調默默的找人,或許是朱棣真的很擔心朱允炆對他造成威脅,因此當胡濙以母喪申請收工回家時,遭到朱棣拒絕,只好繼續在外流浪。

有家歸不得的胡濙自永樂五年(1407)起被朱棣強迫「尋訪仙人」,當時他三十三歲,在外尋訪多年,雖然其間一度回到朝廷,沒過幾年又奉命南巡。直到永樂二十一年(1423),他已四十九歲,在一個夜裡終於帶回消息。當時朱棣早已睡下,一聽說是胡濙趕來回報他想知道的那件事,連忙起床,將他召來相見。胡濙把他所探訪到的過程與結果一五一十的告訴朱棣,而且這一講就是講到「漏下四鼓」──四更天(大約是現在的凌晨一到三點)。要知道古人不像現在聲光娛樂太多,晚上其實是很早睡的,尤其當時朱棣並不在京城,而是在外御駕親征中,想必作息應該就更健康了。所以胡濙大半夜趕來把朱棣叫醒做緊急報告,絕非三言兩語就結束,看來是講了非常久的時間,而且當他報告完畢後,朱棣「至是疑始釋」,心下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究竟胡濙帶給朱棣什麼消息,史書不載,但可以肯定這是與朱允炆相關的消息。無論朱允炆此刻是生是死,能夠讓朱棣安心,顯然是朱允炆已對帝位沒有任何的威脅性。

可惜朱棣雖然「疑始釋」,卻在確定自己帝位安穩後的第二年就過世了。儘管他是個有為之君,但得來皇位的過程卻相當難看,對待政敵的態度也極為不堪(例如方孝儒誅十族,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女眷被逼做妓女),往後他還花了很多工夫在洗白自己把姪子趕下台這件事。二十多年來,他一直活在「建文帝不知去向」的疑慮當中,直到胡濙的歸來後才總算得以鬆一口氣。然而正如我一開始的感慨,即使「疑始釋」,他究竟是心安理得,抑或也是惆悵萬千,卻已不得而知。

或許,當他嚥氣的那一刻,心中仍然有著朱允炆的影子。他的成(帝王霸業)來自朱允炆,但是敗(人品缺陷)也因朱允炆而生。雖已釋其疑,終究還是無法擺脫這段不光采的陰影,直到今日,甚至未來。

arrow
arrow

    阿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