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宮甄嬛傳》這部小說,其實幾年前就已經耳聞其名,只因我對第一人稱的小說有些感冒,加上這又是個架空朝代的宮闈故事,覺得女主角應該是威能盡開的那種,就提不起什麼大興趣。後來傳出要拍成電視劇,因大陸官方不准拍攝架空的歷史劇,只好硬是套上雍正朝代,拍成清宮劇,於是二十五歲的年輕英俊皇帝瞬間變成四十五歲阿伯,一時之間砲聲隆隆。直到去年這部戲在台灣初次上演,好像風評不惡,我才開始跟圖書館借小說來看。當然要排隊借小說總得花時間等,於是大概花了兩三個月才看完七集繁體版的小說,然後又跟著看電視劇,還看了兩遍。我雖然不是那種看了會跟著用「甄嬛體」講話或是自稱某小主的瘋狂觀眾,但電視劇拍得還不錯,所以看了也還算喜歡。

雖然台灣有繁體版小說,但我一點也不想收購,理由有幾點:其一,就是繁體版標題仍是簡體的「后宮」而不是我們一般認知的「後宮」,不曉得這是不是出版社故意不轉換,畢竟後來在台灣上電視劇後都是轉成「後宮」,所以「后宮」本身應該沒有刻意要暗指「奪皇后大位」的意含在內,那麼堅持用簡體「后宮」並不合乎台灣讀者的習慣;其二,繁體版校對太爛,簡繁互轉的錯誤也不少,更慘烈的是還有標點打錯位置(斷句錯誤),若非因為我是跟圖書館借書,還要保持一點公德心,不然我真想拿枝筆把錯字圈起來改正;其三,不知為何台灣出版社在出這類女性向的小說,都一定要用言小類型的美女圖當封面,繁體版封面是德珍小姐的大作,雖然她已經過世,但不得不說其晚期有頗多崩壞作品(比方說《大漠矜貴》畫冊,沒看過的讀者可以試著去體驗一下該書帶來的震撼感),造成我對她畫的封面實在有些過敏;其四,台版價錢過度高昂,一本台版可買兩本陸版,實在不是一般人可以承擔的價錢。

去年底,我拿到一些博客來的折價券,外加原有的回饋金,看到大陸新出了《後宮甄嬛傳》的修訂版,封面又典雅漂亮(上圖是修訂版第一集的封面),就下訂買回來了。貨雖然拿到了,不過由於早先已看過完整版,不急著重看,所以也就擱在一邊沒看。最近因為惡搞做起《太醫立志傳》,有需要聯結小說裡的一些內容,於是我才開始翻閱修訂版小說。第一集的封面便寫這是「作者唯一推薦版本」,裡面作者又提到這一版是經過刪改的。早年曾經聽說此書涉及抄襲事件,刪刪改改想來當然是必要的。但是當翻閱了前幾章後,不禁令人要皺起眉頭,這個刪改修訂的版本,其實也並不那麼好。

到目前為止翻了頭四章,發覺所謂的「修訂刪改」,感覺是針對電視劇這一塊方面去進行的,作者很刻意的把小說修得更接近電視版,卻也造成一些錯亂的情況。舊版裡一開始欺負安陵容的那位夏氏本名「夏月菁」,後來被華妃賞了一丈紅的那位叫「梁才人」,而囂張的夏月菁並沒有雀屏中選(如此張狂的女人後來沒在後宮出現,顯然是沒有選上)。但是電視劇裡卻將這兩人合為一體,改了名字叫「夏冬春」,還讓她因為名字好玩的關係受皇帝青睞而獲選。於是到了修訂版中,作者順勢就把原本的那兩人全都改為夏冬春,由於小說是第一人稱,甄嬛不可能得知夏冬春入選過程並加以敘述,於是作者就加入了皇后回應華妃的話,轉述其入選過程:「不過是皇上覺得夏才人的名字在春夏秋冬中占盡三季風光,意頭祥瑞,又出身甚佳,容色豔麗。」這些都是從電視劇演出後再加進的情節。

但是作者大概是編寫電視劇的記憶太深刻,就出現稱呼上的錯亂。原作中的架空朝代有一套自行運作的後宮體系,後來電視劇硬套了清宮的制度,所以演出時的稱呼跟原作並不相同。夏冬春頂替了倒楣的梁才人後,也就成了夏才人,在宮中教訓安陵容讓華妃抓到,被賞了一丈紅。可是明明她現在叫「夏才人」,作者仍然不自覺的要叫她劇中的稱號「夏常在」。結果就出現了以下這段對話:

夏才人涕淚交加,哭訴道:「安選侍出言不遜,臣妾只是想訓誡她一下而已。」

華妃看也不看她,溫柔地笑起來:「原來皇后和本宮都已經不在了呢,竟要勞煩夏才人你來訓誡宮嬪,真是辛苦。」她看一眼地上渾身發抖的夏冬春,「只是本宮怕你承擔不起這樣的辛苦,不如讓周公公帶你去一個好去處吧!」她的聲音說不出的嫵媚,可是此情此景聽來不由讓人覺得字字驚心,仿佛這說不盡的嫵媚中隱藏的是說不盡的危險。

華妃悠眺望楓林醉霞:「今年的楓葉還不夠紅,可惜了。頌芝,你說怎麼辦才好呢?」

華妃身邊的宮女頌芝一臉乖巧道:「奴婢聽說紅楓要人血染就才紅得好看。」

華妃嫣然一笑:「是麼?那就賞夏常在『一丈紅』,也算用她的血為宮裡的楓葉積點顏色。」

夏常在失聲:「一丈紅?」

周寧海特別恭敬地彎下身道:「回稟夏才人,一丈紅是宮中刑罰,取兩寸五尺長的板子責打腰部以下部位,不計數目打到筋骨皆斷血肉模糊為止,遠遠看去鮮紅一片,那色兒可漂亮啦,所以叫一丈紅。才人請吧。」

明明就是才人,卻不知為何又跑出常在,作者的錯亂在此相當明顯。附帶一提,原作裡華妃的侍女一點也不重要,甚至連個名字也沒有,平時應不了幾句話,直到後來被皇帝拉上床封了位階,大家才知道她姓喬(稱為喬選侍,但仍不知其名)。上述華妃三人組這一搭一唱,完全是因應電視劇情節而加出來的。

接著再看下去,就可以發現作者不但錯亂,還很混,或是校對不精。根據電視劇的情節,在夏冬春被賞了一丈紅之後,甄嬛又聽聞了福子變成泡水屍被打撈起來的事,還得知碎玉軒(小說裡稱為「棠梨宮」)的海棠樹下被埋了麝香,導致前一任屋主芳嬪流產又得罪華妃而被打入冷宮。她因此感到害怕,叫了溫實初來,請他設法開藥避寵。以下摘要一段對話:

我看一眼浣碧,浣碧取出包裹著的香料放在桌上,溫實初一看,不由大驚失色,「小主怎麼有這樣的東西?」

「棠梨宮的海棠今年春天開始便不開花,我今日機緣巧合在樹下挖出此物。聽聞棠梨宮從前住的芳嬪無故小產,想來即是這些東西的緣故。可見宮中鈎心鬥角有多厲害,芳嬪只怕至今尚不知自己折損誰手。」

溫實初面色微變:「幸好小主發覺得早,若此物一直在棠梨宮中,只怕對整個棠梨宮中的女子都有大礙。(停一停,憐惜)微臣無福陪伴小主一生,但若能守護小主一世周全,也便是成全了當日的承諾。」

這一段又是從電視劇裡搬來的橋段,更糟的是在溫實初的對話裡竟然出現「(停一停,憐惜)」的註解。一般小說行文的對話中是不該出現括號註解的,顯然作者偷懶,因為要把電視劇的橋段加進來,就乾脆拷貝劇本,覆製插入貼上而已。唯有用剪貼劇本,才能合理解釋為什麼溫實初的對話中竟然出現一個括號註解,因為在劇本中對話的註解是要讓演員知道該有些什麼動作。所以,「(停一停,憐惜)」並不是作者要給讀者看的,而是給飾演溫實初的張曉龍看的。如果作者有心修訂的話,在這裡應該是要先中斷溫實初的上一句話,補敘述他的動作,再開另一句話。可惜作者似乎沒有很用心在真正的修訂,反而就只是純加入電視中的台詞與情節而已。

光看前四章就出現幾處貼電視劇腳本而出現的紕漏,後面就有點不敢再看下去了。希望到時真的能看到後面時,別像電視劇一樣又合併刪除了其他要角。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甄嬛兄甄珩的角色還在,個人以為電視劇裡最不該刪的就是甄珩,安陵容之所以怨恨而轉壞皆是起於此君,看了小說方能體會安陵容之恨為何來,甚至看到其番外篇時都想為她掬一把眼淚了。但是電視劇簡化了甄家四兄妹,變成只有兩姊妹,少了玉姚還沒什麼關係,但少了甄珩就讓安陵容失去她長恨的動力。所以電視劇中,只看到一個自卑自嘆身不由己的安陵容,還硬把甄嬛幹的壞事按到她頭上(唆使小廈子勒斃妙音娘子--如果按原作寫法,應該是甄嬛唆使蘇培盛,小說中叫李長。是說當時安陵容無寵無地位,劇中小廈子還要聽她的話,真是於理不合),結果安陵容給人的印象就只有壞。看來小說還能保留甄珩的角色,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如果是看過小說想買修訂版的話,要有內容接近電視劇的心理準備;但如果不曾看過小說,而是看過電視劇才想接觸的人,就不會感到消化不良。我認為修訂版最大的問題,就是只修(改內容)卻不訂(校訂問題),內容修得近於電視劇倒也還可以理解(總比金庸先生後來對作品大修特修連結局都改了要來得有親和力多了)。價錢便宜,封面素淨有質感是優點(當然也有讀者喜歡德珍的封面,這見人見智),想收藏這版封面的還是可以入手一下,然後書裡也有附贈應該是大陸知名插畫家的插圖。

 

《後宮甄嬛傳》修訂版第一集(有試閱)
http://www.taaze.tw/apredir.html?ap124319662_a_1210033583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後宮甄嬛傳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蘭 的頭像
    阿蘭

    靜湖風蘭

    阿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