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2014追加訊息)
本文完成後事隔兩年重看,發覺其中錯誤甚多,有不少地方需要修訂。這兩年間筆者陸續對唐玄宗及其後宮作研究,也有學術性的文章發表。本文中錯誤之處,還得留待日後再加以補正,敬請見諒。
時間來到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達四十四年,後來還做了七年的太上皇(不過和乾隆不同,乾隆當太上皇還能訓政,唐玄宗是整個被軟禁隔離),算起來身處高位也達到半世紀之久。他老人家原本也堪稱是一代明君,不料晚年整個變調,大唐國運自此由盛轉衰,英主頓時成為一代罪人。在他這麼漫長的帝王生涯之中,也連帶影響了幾個皇子的命運。其中,有皇太子含恨而死,更有與太子之位擦肩而過的悲劇人物。
話說李隆基後宮妻妾甚多,早年他還是個王爺的時候,就已納了美妾數位,後來當上皇太子時更是廣納側室。即位之初,太上皇李旦由李隆基的側室中,選定董良娣為貴妃、楊良娣為淑妃、武良媛為賢妃。貴、淑、德、賢四妃乃是大唐開國以來定例的四夫人,但是早期立的這三妃顯然不合李隆基的意,他所寵愛的是當時不過十三、四歲的遠房表妹武氏。這個武氏是否為武賢妃,已不可考,重要的是李隆基既然對她相當喜愛,自然多方想要拔擢她的位階。
然而即使這位受寵的武氏真的是賢妃,在頂頭上也還有淑妃、貴妃以及皇后,再怎麼說排名也還在後頭。當時李隆基的髮妻王皇后已不受寵愛,又沒有生育子女,更糟的是她還被抓到有使用符厭的事實,於是被廢,不久便過世。除掉了後宮排第一的皇后,看來武氏總算可以明正言順坐上皇后寶座。然而她的娘家武氏一族的前科實在太壞,加上武氏性情也看來是走姑婆武則天的路線,況且她又有親生兒子,恐怕以她為后會出現皇儲之爭,於是當李隆基拋出立武氏為后的想法時,立刻遭到反對,事情只好作罷。
不能立為皇后也就算了,在當時還有董貴妃頂在那裡呢,她又沒犯錯,是要怎麼拉下台呢?因此,身為皇帝的李隆基說了算數,開始在後宮動起人事異動起來。他大刀闊斧的把貴、淑、德、賢四個位階全部「砍掉重練」,理由是「后妃四星,其一正后,不宜更有四妃」(註:「后妃四星」說出自《周禮》),意指「你們以前都錯啦,后妃共四人,皇后之下不應該是四個妃子,而是只有三個」,因此改制為皇后之下為為惠、麗、華三妃。這樣一砍,原來坐在那裡的董貴妃、楊淑妃都中箭落馬,頭銜沒了也不曉得後來改任什麼職務去矣(倒是後宮中還有董芳儀、楊貴嬪,不曉得是不是後來轉任的)。
後宮一改制,李隆基便開始重新佈局起來。排行第一的惠妃不用說,當然是讓最心愛的武氏擔任,尤其現在上頭沒有皇后,武氏雖為惠妃,卻在實質上與皇后無異。其次的麗妃則是由趙氏擔任,之所以給予她行二的名份,大概因為她是太子的生母。排行第三的華妃由劉氏擔任,當然這個安排可能也有點酬庸性質,因為她是大皇子的生母。
唐朝並不是個講究以長子為嗣的朝代,但條件至少要是為皇后所出(中宗李顯被毒殺後由韋后另立的小皇帝不算在內;睿宗李旦長子李憲雖是髮妻所生,曾為太子,但李隆基後來政變有功,此位遂讓給這位弟弟,而他本人死後得到「讓皇帝」的諡號)。然而皇位傳到李隆基時,他與王皇后都已結婚十多年,仍無所出,即位第三年時便擇定以趙氏所生之二皇子郢王李嗣謙為皇太子,而當時這個郢王,至多不過是個六七歲的小娃而已。之所以越過大皇子剡王李嗣直而以次子為太子,乃是相傳嗣直因打獵時為已獸所襲而破相毀容,被認為日後不宜為皇帝(這個說法的出處為何,有待查證)。這位趙氏的出身並不高尚,她原本是個娼妓,想當年李隆基在潞州時見她年輕貌美又能歌善舞,大為喜愛,就納為側室了,她的父兄連帶也飛黃騰達起來。然而在李隆基與他心愛的遠房表妹一拍即合後,趙氏完全被撇到一邊去,由她只在早年生育一子的情況看來,她失寵的速度應該相當快。在後宮位階大洗牌的時候,趙氏雖然得到了僅次於武氏的麗妃之位,但這份榮耀很快就結束了──趙麗妃在這一年便不幸過世,年紀可能還不到四十歲。
生母失寵對於皇子的成長多會帶來影響,更甭說失寵還早逝,皇太子李瑛──原名嗣謙,開元十三年李隆基發神經給皇子們換名字時改了名叫李鴻,十年後又給他改名叫李瑛,這麼喜歡給小孩子改名的老爸,李隆基應該是史上第一人──顯然在生長過程有相當大的挫折感。雖然他從小就得到皇太子的頭銜,但母親失寵得太早,而且事隔多年後李隆基最心愛的武惠妃終於有個養活的兒子了(武惠妃之前生育二子,都夭折),沒有強大後盾的李瑛,想來勢必是一直活在被趕下台的恐懼中。
李隆基素來喜愛美女,年輕時就有不少寵妾,早年除了趙麗妃外,又有皇甫德儀、劉才人兩位美女,也是從前寵幸的,她們分別生了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自從武惠妃入侍之後,進入第一次「六宮粉黛無顏色」時期,雖然當時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還不算太老,卻都失寵於皇帝,最後相繼鬱鬱而終。母親既無寵,兒子自然也很難受到父皇重視。這幾位仁兄偶爾聚在一起,不免抱怨起當年武惠妃害得他們娘親失寵之事。當時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得知這小道消息後又加油添醋的向岳母大人毀謗這三個皇子。武惠妃聽了,跑去李隆基面前大哭大鬧,說太子結黨營私,恐怕要害死臣妾母子啦,太子連皇上您也沒放在眼裡呢。李隆基聽後的反應就是「震怒」,於是很認真的找來宰相商量,打算廢掉太子與另外兩個皇子。
結果廢太子及皇子之事當然被否決了,張九齡洋洋灑灑陳述了一大篇理由,表示這三人素來沒有過失,且尚稱賢德,若廢之則恐會重演晉獻公(為驪姬而殺申生)、漢武帝(參見那些皇太子們的悲劇(一) )、晉惠帝(參見最愚不是晉惠帝~其之四:司馬衷要說話 )、隋文帝(聽獨孤皇后之言而廢太子楊勇)的舊事。李隆基無以反駁,只好把廢皇子之事擱下。廢不成皇子,那總有別的方法,就是把張九齡換掉,弄上一個李林甫。李林甫懂得說好話,武惠妃跟前大大的捧了她兒子一番,再加上楊洄又繼續跑來跟岳母說三道四,於是武惠妃心想既然皇上這麼沒用,不如她自己先下手為強卡實際。
武惠妃派了人去跟李瑛、李瑤、李琚說,近來皇宮附近好像有盜賊出沒,請各位出個力,派些人手來支援。由於武惠妃地位與皇后無異,等於是他們的母親一樣,她說的話誰敢明著有意見?如果不去幫忙,保不準她又跟父皇在那裡煽風點火,於是只好帶了些人馬出動。武惠妃得知三王都有動作了,又跑去李隆基那裡鬧,宣稱太子與二王都穿了盔甲入宮,準備進行叛變之事,而李隆基派人一瞧,還真的是披甲又帶兵,便召李林甫來討論該怎麼處理。李林甫是惠妃黨的,不像張九齡那樣反對到底,卻也不在這時火上加油,只說「這是陛下的家務事,臣不敢多管」,於是李隆基終於放膽硬起來辦了這三個兒子。
李瑛、李瑤、李琚都被抓了起來,用個大逆不道罪名廢為庶人。此外,太子妃薛氏的哥哥薛願被流放,另一個哥哥薛鏽(唐昌公主駙馬)則是以「離間骨肉,惑亂君親,潛通宮禁,引進朋黨,陷元良於不友,誤二子於不義」這麼嚴重的罪名被誅殺。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三王淪為庶人之後,不久全部殺害。李瑛的皇太子之位到此結束,由開元三年議定立太子至被廢殺身亡,前後大約二十一年半,這時李隆基五十三歲,而李瑛大約二十六七歲。
李隆基的長壽與多子造成了這樁慘案,大凡皇帝早立太子而又有其他寵妾,這樣的戲碼總會持續上演。好在上天還是有眼的,武惠妃平時雖然驕縱跋扈些,平時倒也還算人畜無害(除了幾個女人間接因她抑鬱而終以外),但這次為了給兒子鋪路,一下子害死了四條人命。從此之後她時常夢見三個皇子前來索命,積恐成疾,請來巫師祈福作法也沒用,同年便一病而亡了。惠妃生前無法封為皇后,直到人都去了,李隆基才總算得以給她身後哀榮,諡為「貞順皇后」(套個《甄嬛傳》的句法,「慈和徧服曰順」,她何時「使人皆服其慈和」過了?)。後來還特地給她建個廟來祭拜,一直到肅宗李亨時,才廢絕她的祠享。
留言列表